梅山-高山茶的故鄉

  故事要回到1970年代中期,當時台灣茶業已經是凍頂烏龍茶的天下。

一位梅山龍眼村的男子興致勃勃地到了南投,他想看見,看見他所嚮往的富足的生活環境。踏入當年南投縣鹿谷鄉的鳳凰社區,以凍頂茶聞名亞洲的聚落,先是一片片茶園,再來是房子!開車經過他的人也不少。這一帶的人因為種茶而得到的生活,在梅山是看不見的,所以他努力的睜大眼睛看,渴望的力道突如其來的長的非常巨大。

  把茶帶去家鄉吧-嘉義縣梅山鄉,名不經傳,曾經行政單位被稱作小梅,卻因後來的政府覺得名字太過女性化而要求改名的地方。梅山地形環境變化豐富,從丘陵、淺山到深山,自然生命的多樣,終日雲霧繚繞,日夜溫茶大,以經驗和知識來看,都是最適合茶樹生長的環境。

先是從梅山龍眼林開始,男子種下了第一次屬於地方初戀性的青心烏龍茶苗。初戀,就是那令人失去理智同時要保持平衡的決心。

  這位男子就是現在享有盛名的林允發先生。

  香、甜、甘醇,那最一開始的原味呈現的近乎完美,生津回甘,附近村落也急著想要創造出美的味道,來回應突然聲名大噪的市場需求。

那時候的梅山,已經幻化成高山茶的代名詞,面積不大的梅山市街,原本就是山產的總匯,多了茶,一切就更熱鬧起來了。

  我的父親也是在1970年代末回到梅山種茶,和爺爺、奶奶、大伯一起投入茶的世界,找到了熱情也得到了比較穩定的經濟支持,謝謝茶,也謝謝台灣自然環境的孕育。

  梅山像是一滴在宣紙上的墨水,往四周不斷的拓展,竹崎石棹、阿里山,茶園遍地開花,近來嘉義縣政府為推廣,將此相關脈絡的茶系,統稱為阿里山高山茶,繼續的蔓延這無止盡,渴望的味道。

 
 

[注:高山茶的定義是海拔1000公尺以上,相較於「平地茶」的統稱。]

參考:國家文化記憶庫